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Paulo Freire 1993 受壓迫者教育學

更多有關 受壓迫者教育學 的事情

    作為拉丁美洲思潮中的經典,Freire在此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於真正的解放教育應該具有怎樣的哲學基礎,又該如何實行等等的問題獨到的看法。此書徹底的拒絕了教育作為壓迫者在生產壓迫體制的工具,提出一種不同於多數既有教育形式的解放教育學及其進路。
    Freire在此書中揭示了解放的教育學和壓迫者的教育學最大的不同之觸在於,解放的教育學以對話作為基礎,在教育的過程中不以傳遞特定的,為壓迫者選定之知識、世界觀以及價值作為教育的內容;相反地,受壓迫者的教育學以對話為形式,以所有參與教育現場的參與者所面臨的情境作為主題和內容,透過對於這些處境進行提問,來引導參與者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並進而達成受壓迫者對於其所處的環境的醒覺。在此一過程置中,教育者本人並不想有任何權威的位置,他們在教室中和學生是平等的,透過一起對主題的探索,來完成類同於共學的目標。而共學真正的目的則在於要達成啟蒙,使受壓迫者對於其所處的情境得以正確的認識,必且認清自身所處的位置,從此之後,不再自外於環境以外,而是透過批判性的思維,來試圖改變其自身的處境。對於Freire來說,這是革命發起的第一步。
    在設立了目標之後,Freire指出在當前的教育形成與受壓迫者教育學中所倡議的形式上到底有和不同?Freire認為,壓迫式的教育學其一大特徵在於由教學者給定的議題、內容來進行受業,這些內容所呈現的和傳遞的訊息不僅未必和被壓迫者的處境相關,甚至可以是一種洗腦教育的過程,透過教育的過程,殖民者傳遞了特定的意識型態及其衍生的價值觀,在這個教育體系下,被壓迫者習得的價值體系是遮蔽和防範他們認清現實的工具,而且使得被壓破者˙們支持和信仰這個正在壓迫他們的體系。依照Freire的話來說,這使得被壓迫者的身上住著壓迫者,並且畏懼自由。
    為了要解除這樣的迷障,Freire認為要在教育現場以「對話」取代授業,換言之,就是教育工作者以一種人類學式的觀點準備教材--進入社群中考柴教育對象的生活情境,問題,並從中找出教育對象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且進而導引出他們對於自身處境的實在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換言之,Freire強調,必須要從受壓迫者自身的處境出發,才得以達成使他們對於自身處境的理解,並且進而養成批判思考的能力,而欲達成此一目標,進行對話就是第一步。
    在Freire看來,對話在解放革命中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強調對話不可能發生在革命之後,對話必然式革命的一個部分。這個論點的依據在於Freire視解放革命的目標為讓受壓迫者可以真正的脫離被壓迫的困境中而與他人維持平等的位置,因此Freire覺得,一場解放革命在這個調下必須視人人的享有話語權的,而革命領袖所爭取的,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少數菁英,而是所有的共同福祉,如果在革命的過程中沒有對話,或者認為對話只在解放後才出現,即便革命成功,受壓迫者依舊無法共享解放的果實。
    而也正是因為Freire所強調的革命概念如此的基進,因此他拒絕的不只是菁英們當前的階級利益,他同時也反對任何人透過革命來信截 及的再生產,Freire相信革命不是替人民革命,而是和人民一起革命 (Revolution is not for the people, but with people.) 只有和群眾一起的,才可能達致真正的解放。放諸此番言論於 Freire身處的年代和國度,也難怪他不是被關個不停就是被流放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