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Insurgency, 1930-1970

More about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Insurgency, 1930-1970

雖然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唸完這本書的,不過對於社會運動研究來說這本書的重要性不言可喻。McAdam在這本書裡頭提出了政治過程理論。政治過程裡論在社會運動研究中,等於是提供了社會運動研究者一個基礎的研究框架,簡單的架構出幾個不同的取徑運動研究者可以切入,也同時提示了在社會運動研究中,研究者應該要注重的是什麼?

McAdam在書中的一開始即指出,社會運動在古典理論中有幾個問題:其一,早期的研究者將社會運動視為一對一的刺激反應現象;意思是當社會成員對於某一個狀態不滿的時候才會出現針對該不滿現象的社會運動。這樣的說法過於美化了社會的狀態,畢竟,對於社會某種狀態的不滿不是一個從零到有的過程,相反地,應該隨時隨地都有人對於某些不同的社會現象感到不滿才是。因此,將社會運動簡化為是一種對於不滿現況的反應行為,顯得並不具有足夠的解釋力。

其二,早期的理論中也常以社會病理學的角度對待社會運動,認為社會運動是一種由心理狀態上有問題的個體集結起來和社會進行對抗的行為。因此,社會運動被這些研究者視為是一種病態的、反常的個體心理現象的總成。

McAdam反對這些看法,認為一來社會運動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並不能夠單純的以對於個體心理問題的探討方式去處理。在這裡,他採取的是一套 Durkheim式的社會概念去處理社會運動。同時,他也揭示了社會運動並不是單純的宣洩不滿的工具,社會運動具有其他的意義。除此之外,如果我們要瞭解一場社會運動的興起原因何在,從這種古典的取徑切入是不足的。

在這樣的狀況下, McAdam提出了政治過程理論,強調我們必須在不同的脈絡層次下(尤其,民族國家這個層次)去理解一個社會運動的生成,這不是單純的看一看人們對於什麼事情不滿,或者是資源在哪些群體之間流動就好了的事情。作者認為,要真的理解一個社會運動的形成,就是要從不同的脈絡中著手,去看看人們是怎麼組織的,而在一個特定的社會情境底下,人們是怎樣掌握了機會(或者錯失了機會),怎麼組織起來,和社會其他階級、精英之間的關係為何等等。從許多不同的面相同時著手,才有可能真正的貼近於一場正在發生的社會運動。

McAdam以1930-1970年代的非裔米國人的民權運動作為例子,說明從這個運動發展之初,怎樣的政治機會開放給非裔米人、現有的組織比如說非裔的教會等等是如何幫助/阻礙了民權運動的發展,而隨著運動的持續進行和升溫,和精英階級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的轉變;最後,這個民權運動又是如何減少和逐漸消失。透過對於特定的社會運動詳盡的研究,作者希望提供政治過程理論一個例子,說明這個理論關注的是什麼面相,而在研究進行中,研究者又應該注意到些什麼。


而也就是建基在這樣的概念上,作者相信,唯有我們將社會運動看作是一個政治過程,我們才有機會瞭解社會運動發生的原因。雖然在這本書之後,社會運動研究的理論又遞嬗了幾手,不過作為運動理論的先河,本書依舊有著無可爭議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