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翻身日遙遙--血汗超商讀後

More about 血汗超商

還在米國時就看到台灣的朋友們對於這本書有著熱烈的討論,不多日之後更得知此書得了獎了。因此,回到台灣時就把此書列為暑期必備讀物,也終於在今天看完了。趁著今天記憶猶新之時,趕快來把心得寫下。

這本書我想從作者的後記討論起。學習社會學科學的人,如果在求學的過程中受到一些左派思想的耳濡目染,或者是參與過一些社會運動時,多多少少都會在從事學術研究時懷抱著某種揭發社會之不公義,以及企圖用手中之筆或者桌前的鍵盤改變社會的願望。即使沒有辦法直接的改變社會,也會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對於社會要有所用。一定程度上,我自己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唸書,並且也以「讓這個社會因為我和我的研究而可以比之前好一點點」這樣的理想作為學術研究的動力在持續的前進的。

然而,現實也在於,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為社會有用的研究,而多數的學術論文在國圖歸檔後就乏人問津(譬如茶的前半生哈哈)。不過,血汗超商一書卻是那些少數成功的揭露了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學術著作中的極佳的例子,而這也的確是作者在後記中說自己撰寫論文的動機。

這本書探討的是當前台灣的便利商店加盟制度中,透過制度的設計以及包裝手法上的掩蓋來創造出加盟總部--加盟主之間極端不對等的關係。加盟總部以僵固複雜且嚴苛的契約將大部分經營便利商店門市的風險轉嫁給加盟主,同時卻把大部分的利益保留在自己的總部中。於此同時還藉由加盟主本身對於市場的不熟悉,以及各種行銷話術和制度的設計,將加盟主綁牢在以自己的資金投注,產權卻歸加盟總部所有的門市當中。總部也透過各種不同的手段,讓加盟主誤以為自己的頭家而努力的增進門市的營業額,然而在現代科技的引進以及總部壟斷進貨通路的狀態下,加盟主藉由剝削自己和工讀生的時間與健康所換來的利益卻被加盟總部吃乾抹淨的一點也不剩。於是,加盟主越是剝削自己的勞動以換取越多的利潤的同時也養肥了那個其實並沒有做太多事情已達成互利雙贏的加盟總部。

作者在書中從歷史、加盟制度、國家政策以及實際的門市現場運作等不同的面向來探討整個加盟體制中所隱藏的不平等且嚴重剝削加盟主的生產關係。充分的說明了為何現在的加盟制度不可能成為加盟主賴以翻身的途徑,相反的卻會成為加盟主的枷鎖並進使加盟主的頭家夢碎。並且最終淪為大型食品加工企業的加盟總部旗下的奴工而永世不得翻身。除了在每個環節的論證很精彩之外,個人認為作者在書中提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作者指出,即使在當代社會學的理論蓬勃發展百家爭鳴之際,非常古典的,以勞動和生產取向切入的研究依然不可偏廢。

個人之所以覺得這樣的一個宣示(或者呼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當現代的社會理論傾向於著重消費面向的探討而逐漸忽略了生產或者勞動層面的研究時,這樣的宣示是必須且重要的。畢竟,即使人們的消費力不斷的提升,而不同的消費行為會被文化、階級或者其他各式各樣的因素所影響而顯得五花八門並且非常值得研究。但是我們依舊不可以忘了,任何的消費,甚至是服務性的消費,依舊有其勞動、生產、生產關係的面向,而資本主義發展至今,資本家對於勞動者的剝削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是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手法將這種不平等的生產關係加以掩藏而更難令人發現和改正。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兩百年來唯一可以揭露這種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學科的社會學如果也逐漸的忽視了對於生產關係的探討而只側重消費或者中產階級的某些嗜好時,那麼將會有許多的勞工葬送他們的青春與健康在各種各樣不平等的生產關係之中而鬱鬱以終。

血汗超商一書,正是在這個脈絡下有其超越著對於現象精準的掌握的重要性。因為這本書不止揭露了一個體系中的不平等的生產關係。更重要的,本書提示了我們很多的事情是看不見但依舊存在的,並且,往往就是在越是光鮮亮麗之處,只要稍加挖掘,也許我們就可以發現極盡醜暗之事。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More about 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念社會科學的人總是會遇上人文主義這個詞彙,不過到底人文主義指涉的是什麼東西,也許沒有幾個人真的可以說得出來。而在我自己的經驗中,其實我是因為有一陣子閱讀了 Foucault 的作品時,人們一直提到 Foucault本身是一個反人文主義者,但是到底是怎麼一個反法其實因為並不知道人文主義是什麼,因此也一直是處於一個懵懵懂懂的狀態。如今手邊剛好有這本書,就拿出來看一看,希望能夠對人文主義這個詞彙的內涵有一點初步的理解。


一定程度上,本書的作者的確是做到了讓讀者對於人文主義可以有初步瞭解的介紹了,不過或者就如同作者所說,人文主義從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重新發現了古希羅旺盛的文明力量之後,一路經歷了啟蒙時代、宗教改革、工業革命乃至於二十世紀的諸多歷史事件,這數百年來人文主義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特色在影響著西方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脈動。然而,在這些時代中的人文主義自己也是以不同的形貌和特色出現並且影響著西方社會的。因此,沒有一個可以被本質化、或者化約後的人文主義可以被用簡單的幾句話含括。

或者正是出於這樣的複雜性和原因,作者並沒有在書中很明確的交待他心中所謂的人文主義是什麼,而是選擇在不同的時代各自挑出九個到十個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分別討論他們各自對於人文主義發展的貢獻,以及他們在這個傳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用這樣的方式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感受到底什麼是所謂的人文主義傳統。

這樣的書寫方式其缺點在於,即使在唸完一整本書之後,作為一位讀者,個人認為自己仍然沒有辦法很好的勾勒出一個人文主義所具有的特質到底是什麼?不過,或許這也正是作者希望達成的效果,因為也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發展歷時數百年的思想傳統可以被簡單的幾句話道盡,即使是被置於同一個傳統下的多種思想,其本身的歧異性很可能就是不能被化約和忽略的,而或者也是因為這樣的多元性,使得人文主義這樣的一個傳統可以一路發展至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