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月前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黑皮膚,白面具
這本書作為解殖浪潮中重要的思想根據,以及後來開啟後殖民思潮的重要經典,的確有其重要之處。人權鬥士、精神科醫師法農以其自身的經驗和他在臨床治療黑人精神問題案例中累積的觀點,以沙特的存在主義和拉岡的精神分析作為理論軸線,去對二十世紀中期的安的列斯的黑人心裡狀態進行精神分析。
法農指出,黑人普遍出現的一些心裡疾病沒有辦法以個體的精神狀態來理解,而必須至於一個更宏大的,由白人殖民者所建制的殖民體系的社會情境中去分析。在這樣的情境中,因為黑人被否定了作為一個人的價值,而只是以白人的指涉和比較對象而存在。因此黑人缺乏對於自身主體性的定位,從而衍生出許多的精神疾病的出現。
換言之,法農解析的是黑人作為一種他者存在於白人的世界中,卻因為自身過往的文化價值被白人建立起來的殖民體系徹底的否定,因此黑人也從而喪失了對於自身的定位還只能以他者的狀態來認識和定位自己。在這種狀況下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衝突而無可解。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拆毀由白人建立起的殖民體系。而這也是法農後來致力於投身阿爾及利亞解放運動的原因。
這本書雖然本身援引的兩種理論都相當深奧難懂,加上法農本身在書寫時拒絕客觀的抽離自身的情緒,所以讀起來並不是很舒服也不是很容易理解。不過個人推薦在閱讀時佐以台灣本身的歷史,不論是日治結束之後的解殖,或者將國民黨政權視為一個新的殖民政府,都會發現我們這片土地上的許多歷史經驗和法農書中所描繪的狀態是有共鳴之處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