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月前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總是要傷透了心的人類學
在我書寫我對於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前,必須要自白的事情是,或許因為身邊有許多的女性主義的支持者,而一定程度上我也將自己定位在也許不一定做的很好,但總是努力的意識著自己身為男性身份和行為可能會無意識的造成著當我存在場合中女性感受到的性別壓迫並且盡可能的避免之。畢竟,我知道自己的形式風格中的某些元素,是非常有可能造成這樣的狀況出現的。
不過,也不可諱言的,很多的時候,當我的朋友們以不假思索的女性主義觀點,或者過度簡化的語彙批評著台灣男性霸權狀態時也還是讓我渾身的不舒坦,想要大吼著生下來就是男性不該成為一種原罪,就像女性主義強調女性不該生下來就被壓迫一般。這樣不舒服的經驗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對女性主義的猶豫和質疑。至於另外一些信仰著女性主義者的學者在公開場合高喊著性別平等私下卻不終止的壓迫不管那一性別的助理一事就算了不提了。
而就在帶著這樣的猶豫與質疑的狀態下,我意外的開始了「傷心人類學」的閱讀。在一開始時或者我也是擔心著如同導論者所言,我會不會也把這本書中 Behar 的許多觀點、焦慮、破碎當作是一種庸人自擾,或者是為了特意凸顯身為女性所具有的善感特質。這些未開始的焦慮都讓我採取著一種略有防衛的心態閱讀此書,或許從這點看來,一定程度上,我也可以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容易傷心的男性人類學研究生吧?抱著某種我們依舊可以跨越生理界線的鴻溝來理解他人經驗的天真的研究生,在某些事物上是真的滿容易受傷的。
但,我所擔心的在閱讀的同時為作者的限定所隔離的狀態並未出現,而她的書寫也沒有逼迫我闔上書後要對天下女性說對不起只因為我該死的是個男性一類的話語。相反地,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我非常的享受(其實這樣講也許不太妥當,畢竟這是一本傷心過後的沉思所完成的作品,用享受感覺滿糟糕的)或者說非常欲罷不能的句句章章不停的閱讀下去。原因,其實簡單,就是因為她所觸及到的其實許多情緒或者議題,雖然的確還是有很多是女性所特有的經驗,而無法為身為男性的閱讀者用切身經驗去感受,但 Behar 的書寫和她所採取的立場卻讓即使有著不同背景的讀者也可以超越這些背景所可能設下的障礙(當然我相信不同的背景可能還是會造成閱讀後有不同的讀後感這也是沒錯的),去感受到她所感受的,即使我們都知道,那不可能是真的她所感受到的,不過至少,這樣的閱讀過程產生的是一個提示的作用。
於我,這個提示在於,即使我清楚的知道很多的女性經驗不可能為我所經驗,但這些經驗不僅存在,而且對於女性非常的重要,就和某些男性的生命歷程比如說當兵一類的一般,是不可被忽略也不可被化約對待的。
這個提示也在於,自身對於某些思潮的態度,其實是無意識的使用刻板印象去構成的,就好像認為女性主義的立場表達了一種如同男子氣概的強硬般,這不知道哪裡來的刻板印象其實造成了我對於女性主義的誤解,而一定程度上,這本書雖說未必真的矯正了我這種偏差的看法(畢竟我相信真正的矯正應當來自我真正下苦心去閱讀大多女性主義經典的那天),但卻提示著我女性主義文本一樣有其柔軟和同理的一面,世界可以不必是如此二分和對立的。
於此同時,除了在這種個人立場上的思考之外,在人類學面相這本書可以引發的思考也一樣的很不含糊。比如說在第五章中,當 Behar 討論著離散經驗和其自身對於課堂名稱選擇的思考時,也提醒著其實當代許多人類學中主流的議題,背後的先驗前提往往是被我們忽略的,而盲目跟隨的結果就是,也許我們永遠不會走出自己的路,永遠找不到那個曾經被大聲嚷嚷過,不過最近似乎又被丟在一邊的「我們要本土化人類學」這樣的夢。
最後,其實沒有什麼該多說得,這是一本如果還不在書櫃中,那應該天亮了就趕快去買一本來看看的好書!不管認不認識人類學,不管是男性女性或者哪個性,我想這都是本讀來舒服,又可以引發很多思考的好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可以轉錄這一篇文章嗎?會附上作者與出處
可以啊!請請,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
張貼留言